JBO竞博科学网—师道之光

  新闻资讯     |      2023-08-07 11:02

  JBO竞博新年伊始,后勤指挥学院传来科研JBO竞博、教学 “双丰收”喜讯:近3年取得军队级一等奖以上科研成果22项,部队对毕业学员质量的满意率高达96.4%。

  秋实盈枝,来自早春勤耕。作为全军后勤唯一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后勤指挥学院近年来围绕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课题,构建新型教学体系,不断推进任职教育转型,在全军教学改革的奔涌大潮中书写出一篇“新师说”。

  一月中旬,某油料仓库业务处处长伍定新结束了在后勤指挥学院的第3次培训。四年3次参加培训,伍定新的感受是:次次都有新变化,都有新收获。

  有啥新变化?伍定新深有感触:同一门课程,每次培训时教材都针对学员岗位任职需求全面更新;毕业前的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综合演练,越来越贴近学员岗位、贴近实战需求。

  一滴露珠,可见太阳。伍定新的感受,折射出后勤指挥学院深化教学改革的新思维:任职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加油站”,既要为学员及时充电岗位前沿知识,又要助其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数据为证:2009年,后勤指挥学院调整更新了三分之一的课程,一年新编写教材40多本。学院训练部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李英介绍说:“今年,课程更新比例将接近50%。”可谓是新思维带来了新气象。

  如此大规模的课程更新,会不会是“新瓶装旧酒”?记者翻看一本本新编教材,“复杂电磁环境对后勤指挥的挑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后勤保障难题破解”每一项更新,都聚焦现代后勤前沿难题;每一本教材,都吸收最新理论成果,静谧的校园与火热的战场同频共振。

  近年来,以教材更新为牵引,后勤指挥学院先后淘汰了10多门与部队后勤训练不相适应的课程,后勤信息化、联勤指挥、军事物流等8个新兴专业进入讲堂。同时,学院根据新型后勤人才能力素质结构,按照战、训、建、管、政、技6大模块,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结构性重组,单科纵向深化,多科横向融合,构建起新型专题式教学课程体系。军交运输教研室教员李艳松参加“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返校后,迅速将相关经验成果整理归纳,编成新讲义《跨国联合军演中的军交运输保障》,学员纷纷反映:“真解渴。”

  知识可以传授,能力来自实践。院长王新力如此解读:传道授业好比为学员“输血”,但真正能够“授人以渔”的还是教会学员自我“造血”。任职教育只有加大现地教学、综合演练等实践性教学比重,才能营造让学员“鱼”和“熊掌”兼得的格局。

  为此,学院根据学员任职岗位需求,将实践性教学分为单员技能训练、单队分业训练、全员综合演练3阶段,形成由低到高、分段推进、逐段合成的“三级递进式”实践性教学法,该成果获得全军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为进一步夯实根基,搭建直通战场的“绿色通道”,学院还在全军20多个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让学员在多岗位实践中淬炼本领,在多岗位实践中经纬天下。

  方寸荧屏硝烟弥漫,斗室空间鏖战正急。一月中旬,后勤指挥学院模拟训练中心,一场“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综合演练”拉开战幕。指挥大厅的巨型显示屏上,战场二维平面态势图和三维实景图不断更新变化,自动导调系统随机设置“运输线路被炸毁”、“突发传染性疫情”等各种突发情况,来自陆、海、空、二炮等各军兵种的学员在不同专业席位上冷静指挥,从容应对。后台运行的“作业评估系统”,则悄然间记录着学员的每一道处置指令,实时作出精确评估。

  一场演练,几多收获。海军某部助理员苗亚强感慨地对记者说:“演练好比一条绳,把零散的知识珍珠串成了闪光的能力项链。”

  这是一堂特殊的授课。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是学员李新华,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某集团军财务处处长。他的授课主题是:某集团军推行5项行政消耗性经费货币化支付改革的经验。讲台下洗耳恭听的,除了李新华的同学,还有不少教员。

  这种广受学员追捧的教学活动,名叫“学员讲堂”,每周四晚上,后勤指挥学院都会举办这种教学活动。学员摆擂讲台,展示各自部队后勤一线的改革新举措,学院择善将其集纳成册,一批实用管用的经验全院学员共享,实现了跨军兵种的规模推广,被学员们誉为最好的“毕业礼物”。

  “学员讲堂把学员推到了教学前台,既有利于学员间的相互交流,又能实现教学相长。”学院财务审计教研室主任郝万禄告诉记者,学员们产生于一线的“十八般武艺”,经常也让教员耳目一新,颇受启发,让教员身居校园亦可手握来自训练场的“滚烫”信息。

  良性互动,教学相长“学员讲堂”凸显的两个关键词,正是后勤指挥学院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亮点。

  学院政委田秉仁对此见解颇深:“任职教育区别于学历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学员都有较丰富的部队工作经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换个角度看,学员也是任职教育中一种很特殊的优质教学资源。”

  为此,这所学院已经全面推广“案例式教学法”,并建立起一个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精品案例库。他们还进一步推广个性化的案例教学设计:学员带着问题入学,教员则将学员的问题融入到教学案例中,从而引导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分析研究实际问题,探求解决办法。学员普遍反映:案例教学与岗位实际扣得紧,学了有用、用了有效,因而教员讲起来带劲、学员听起来过瘾。

  记者旁听了郝万禄主任的一堂课,在主题内容名为“某项军队津贴制度是否应该建立?”的课堂上,学员分成正反两方,唇枪舌剑;郝万禄在一旁坐观风云,因势利导,讨论结束时再系统进行讲评和总结。一堂课下来,学员们各抒己见,平等对话,都感到收获巨大。郝万禄介绍说,这样的讨论课,他每周最少组织两次以上,学员们的很多创新观点就是在这样的争辩、碰撞中产生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组数据显示了实施教改以来,学员能力素质的节节攀升:近三年来,后勤指挥学院学员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4篇,其中42篇获总部级以上奖励。

  一名基层培训学员撰写的研究报告,引起总部机关重视并被采纳,这事在后勤指挥学院曾激起不小的涟漪。

  2008年,培训学员邹渊根据自己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经历,撰写了《汶川地震对我军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后勤保障的启示》报告,引起了总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呈报军委首长并转发部队。

  事实上,在后勤指挥学院,“邹渊现象”并不鲜见。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该院学员主笔或参与起草军队重点课题报告65份,参与总部级以上课题研究128项,其中30余项成果被总部采纳并转化应用。

  “登高方能望远”,对此,学院教务处参谋周青峰如此解读:“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经验任职教育必须要有超前意识,要着眼学员明天的发展,搭建高层次锻炼平台。”

  记者了解到,学院每年编印下发《后勤指挥学院学员学术研究工作指南》、《国家、军队部分学术科研机构年度立项选题指南》,为学员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提供导向;针对培训学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鼓励学员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并对重点课题安排专项经费资助;每学期组织学员学术研究成果交流表彰大会,鼓励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并将其中有重大价值的成果以《学院研究报告》或《后勤研究内参》的形式呈报总后首长机关。仅近3年,学院学术研究部就形成专题研究报告20多份,其中8份报告被总后首长批示。这些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成果,在为军委、总部提供决策咨询的同时,也以各种形式进入教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军事物流学创始人王宗喜教授,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成果刚刚上报,同时就走进课堂,为学员打开一扇全新视窗。

  为拓展学员视野,每周五上午,后勤指挥学院学术讲堂里就人头攒动,学院开展的这项叫做“名师讲堂”的活动,开办以来一直最受学员欢迎。记者翻看“名师讲堂”计划表,发现其中既有国防大学的专家讲国际安全战略的新走势,又有海军某部后勤部长讲亚丁湾护航中的后勤保障;既有国家发改委官员讲低碳经济发展,又有易中天教授讲先秦诸子治国理念。说起“名师讲堂”,学员都亚胜精辟地总结道:“增加知识,拓展思维,提升境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去年5月,后勤指挥学院组成4个调查组,分头深入全军11个大单位、35个军级单位和9个师级单位调研,部队普遍反映毕业学员任职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近3年,后勤指挥学院毕业学员整体提升使用率达53.6%,涌现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一等功荣立者李云涛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后勤建设优秀军官。

  军校是人才的摇篮、变革的新锐。军队院校教学改革,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后勤指挥学院紧贴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紧扣现代后勤建设关键环节,在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一大批教改新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军现代后勤建设的跨越前行。